遥记主M
09级12系 赵蔚婕
每个北航人,都对校园某个角落有着特别的感情。面对“请说出你校园里最喜欢的地方”这一问题,我亲爱的北航人,你会有什么样的答案呢?近日,我把这个问题投向昔日的室友,她们的答案比我想象的还要五花八门:新主楼顶层的玻璃窗、绿园里打太极的小广场、北区热水房、2号宿舍楼地超、13号女生宿舍楼、清真食堂,这些地方不仅让校园的一窗一景浮现在我的眼前,也让我不禁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主M。
我的大学四年,是在学院路校区度过的。那时,女生宿舍13、15号楼仍在使用,北区6食堂也在营业,航空馆在建,与此同时,新主已傲然挺立,操场跑道被涂上了天空的颜色,绿园里的鸭子也有了自己的家,校园网开始普及各个角落,沙河校区的建设已在收尾。那是一段北航人“辞旧迎新”的岁月。而主M,也因此变得特别。从地理位置来讲,主M正处于这个新旧交织的中心点。它既被开创北航历史的老主楼建筑群所围绕,又眺望着新主楼——即亚洲迄今为止最大的连体教学楼;从命名来看,它又拥有各个建筑中唯一一个“中西结合”的名字:主M。
除了体育场和学术交流报告厅,主M的8间大教室总是公共课的不二之选。在学院路校区生活的学子们,即使不在主M自习,也免不了在这里上理工科大系的专业课,或上航概或是思政课,亦或参加考英语的四、六级考试。主M大教室让人文、管理类和理工科的学生共度同上一堂课,共度自习日,它的梯形教室也给监考老师“一览众山小”之感,从而减轻了监考老师不少负担。课余时光,大家可以徜徉在每层的大平台,眺望楼前的一片绿色,亦可排长队求得每层唯一的热水器的“恩赐”;大家可以走如奥斯卡红毯般宽大的台阶,亦可穿梭于复古式的拐角楼梯间。这一大一小,也被这座楼里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主M于我,有许多专属的记忆。在那里,我背过晨间课文,和街舞社的舞友们切磋过舞技,也度过了大部分的晚间时光。每个自习的夜晚都是那么,借校歌所言,“宁静”与“深邃”。每当我从老主楼进入主M,都会被毛主席的题字“为人民服务”所激励,而当我踏进主M大厅,就每每被“为人民服务”的实例所吸引:那些挂在一楼的院士们的大幅照片令我驻足观望。他们深邃的眼神、沉静的面容、身旁的书架、论文库以及手中试验模型,让我瞻仰。由于进入主M,必“碰”上这些前辈,“遇”上他们的眼神,我只得M的地利之势,即插座极少、网络极差,不由自主关掉手机,再找个座位,翻开或有趣或恼人的书本。
每天晚饭以后,有许多和我一样的同学,陆陆续续到达自习室。虽与他们不是熟识,但看到他们和我同时耕耘,我不感到孤单,更无从炫耀自己的勤勉。每天晚上十点,打扫卫生的大爷会打破教室里延续几小时的宁静,用他的方言“宣告”,“关门了啊”。可这道“宣告”往往不奏效,尤其在考期前,大爷需要重复几遍,我们才迟迟动身。就这样,我们“大队人马”才懒懒散散告别当天的自习之夜。昼夜更迭,每个自习的夜晚,都那么宁静,每个自习的夜晚,助我步步踏向未知的远方。
无论是主M,还是新主楼,还是宿舍通宵赶作业的角落,那些学习的时光看似乏味难熬,可恰恰是它们构成我北航校园生活中最难以忘怀的一部分。离开大学自习室已有不少日子,昔日的同窗有了自己的单间卧室,办公室甚至书房。在没有人“陪伴”我自习的日子里,我依旧常常关手机断网络,以此追忆主M的味道。求知的快乐,奋斗的安心,是母校给我的人生礼物。北航时光虽隔经年,但那些自习的时刻一直乘着时间和空间的翅膀,引导我们用专心与耐心追随仰望的星空。
(附笔者2013年在主M的毕业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