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通告 -> 校友会新闻 -> 正文
校友风采|用洪荒之力构建全国科技服务网络
发布时间:2016-09-12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浏览: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席卷大江南北的当下,科技孵化器也一扫过往二房东又土又low的形象,开始从公司注册、报税记账,走向资金、市场、人才、培训、社群的一揽子创业支撑,甚至处处弥漫着咖啡香。


就在全国上下无咖啡不孵化的热情追逐下,距离中关村创业大街七八公里开外的上地,中关村意谷(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姜珂,这位有着十余年孵化器运营管理经验的“老前辈”,手把一壶清茶,正气定神闲运筹帷幄,主宰着一个遍布大江南北、悄然崛起的科技服务平台。


布局
曾国藩曾经说过,成大事者首重格局。
姜珂是中关村做孵化器的“老江湖”。从他2005年涉足这个行业算起,至今已有十余年。相比咖啡氤氲中杀出孵化江湖的一匹匹黑马,姜珂既没有邀请总理喝自家咖啡的荣光,也没有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站在聚光灯外的他,这些年就踏踏实实的做了一件事——打造他的覆盖全国的科技服务网络。

姜珂现在身份是中关村意谷(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四年前他接手上地一处商业烂尾楼,将其改造成“漫游世纪移动互联网孵化器”。三年前,他将孵化器的一系列服务流程标准化、模式化,构建起624服务体系,做好向外输出服务的准备。两年前,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中,中关村海淀园在秦皇岛设立分园,漫游世纪作为首批入驻企业,第一次代表中关村,向外输出科技服务的理念。一年前,漫游世纪正式更名为中关村意谷(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中关村e谷”品牌开始走向全国。

如今,短短两年间,姜珂已经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辽宁、浙江、云南、广东、贵州、陕西等地,建立了16个孵化基地,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科技服务网络。
一步一个脚印,姜珂的孵化事业都在按他的计划进行。和众多创业咖啡的孵化模式不同,姜珂的e谷孵化模式,是孵化投资一体的模式,是接地气的模式,所以姜珂要做的是“大格局”。
“出了中关村,全国范围内目前仅有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西安等几个地方的创业聚集度较高,大多数城市的创业团队水平还相对较低。”姜珂一年50多次的飞行记录是他熟知创业国情的佐证。

“我们商业模式的特点就是可以向全国多地甚至三、四级城市去复制、建立服务网络,在当地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这些地方优质创业项目往往较少,导致投资型孵化器难以生存。”姜珂继续说,去年他把公司名称变更为“中关村意谷(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就是要从创业服务、创业投资、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方面全面展开科技服务。“三四线城市这种与北、上、广差异越大的地方,我们的服务空间也越大。”
小试牛刀 势如破竹
事实证明,姜珂的思路是对的。他们通过在各地建立孵化网络,根据当地的需求对接服务,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优秀的企业带过去,助力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的思路很快便有了成效。
2015年7月,浙江省诸暨市启动该市PPP模式的首次实践,并最终选择了在水务领域乃至环保领域都颇具经验的碧水源合作建设浣东再生水厂,开启一个投资达5.7亿元的民生项目。对此,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对诸暨市与碧水源以PPP模式共同破解治理污水资金难题的做法,亲笔给予批示肯定,要求“全省推广,发至各县”。

这次重大事件,其实是中关村e谷孵化器落户诸暨后送给诸暨市乃至浙江省的大礼,中关村e谷孵化器落户浙江诸暨后,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搭建两地政府、企业的沟通交流平台,引进中关村先进技术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碧水源正是中关村e谷引进诸暨的企业之一。

继碧水源与诸暨牵手成功后,中关村e谷在各地助力当地经济转型升级一时势如破竹,全面开花——中关村e谷协助推进大北农旗下子公司农信互联,在山东齐河、贵州铜仁、山西忻州等地设立办事处,依托当地畜牧业资源,借助新兴的互联网力量,帮助解决农村和城市的信息不对称、大规模用户较分散、交易环节较长等问题,实现农业智慧化转型升级。同时,中关村e谷也将牵手东华软件,推动天津、昆明、西安建立大数据交易所和当地政府数据管理平台。
因地制宜 盘活资源
“现在有16个基地,以后可能会达到30个左右,我为什么要在全国各地布这么多点?”因为姜珂明白,只有在当地做科技转移,才能真正把这项工作落地。
全国各地都在响应双创号召,搞双创基地和孵化器的热情也很高涨,但孵化器如何通过自身优势实现地方经济的发展才是根本需求。这也正是姜珂能在全国叫响e谷科技服务品牌的秘诀。

“第一是帮助当地建立生态系统,让当地的企业得到和中关村企业一样的服务和资源;第二是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引进中关村企业到当地投资发展;第三不一定非要引进企业,可以是引进技术到当地,或者帮助当地企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姜珂在制定了大的服务方针后,便开始因地制宜的结合当地需求制定服务方向。当年在浙江诸暨建孵化基地时,姜珂发现浙江当地小商品市场活跃,适合搞电子商务,就把一期的孵化基地定位为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并搭建了围绕电子商务的专业技术平台。进一步拓展后,发现诸暨民间资本非常活跃,一栋办公楼里竟然有10多家金融企业,便在二期的载体规划中定位为科技金融大厦;天津距离北京近,高校资源丰富,企业员工不论落户、买房、还是子女上学条件都不错,适合建立研发中心;辽宁锦州,是老工业基地,姜珂在锦州孵化基地建设中,便着重寻找战略新兴产业的、平台性的优秀企业去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向锦州当地的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靠拢……

“要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就必需摸清楚技术转移的痛点在哪里。这个是需要人实实在在投入精力去深入调查了解的。”本着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思路,姜珂在辽宁调研中灵机一动,想到了象牙塔里的研究生资源。“当时我们组织了北航的一批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到锦州调研,几天的走访下来,还真摸清了一些企业的需求。”其中有一个例子,就是那次调研后,姜珂把中关村一家做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企业引入,和当地一家做安全气囊的企业牵手,成功减少了后者用真车做实验的高额成本。

将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和企业需求调研结合起来,令姜珂脑洞大开。姜珂知道,谈技术转移,无外乎两种模式,一种是直接收购专利,一种是根据需求进行产品升级改造。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将需求清晰准确的呈现出来是最难的。它需要有懂技术的人去公司跟技术人员反复了解。锦州技术转移工作的首次实践成功,意味着姜珂所张罗的技术转移工作迈出了第一步。
人才命脉 发展根本
短短四年,从一栋烂尾楼七八个员工,到全国16个基地一百余名干将,姜珂的全国科技服务网络雏形初现。
“中关村e谷的发展,人才是命脉”,姜珂说,e谷作为科技服务机构,靠的不是固定资产,靠的也不是投资,而是始终同心协力、拼搏进取的团队。

“这些年,公司的人才和人力资源都是我自己亲手抓的。”显然,姜珂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年,仅仅只是孵化专员的小姑娘李慧和陈鑫,如今都是独挡一面,独自管理一个基地的中层干将。她们坦陈,自己的成长得益于姜总的信任,敢于放手让员工去突破自己。

李慧回忆说,当年自己刚来公司不久,岗位是最初级的孵化专员。“我打算通过一些投融资活动的组织来增进在孵企业找钱的机会”。初出茅庐的李慧在充分了解了一个名为“新手党”的项目之后,决定跟直接领导沟通投资想法。当时,e谷还没有对在孵项目投资的先例,李慧的想法只好直接汇报到了公司董事长姜珂那里,没想到姜总欣然同意。后来,李慧得到姜总的亲自“调教”,工作开展得风生水起。投资孵化方面崭露头角后,李慧越来越自信,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后来这位被同事们戏称为“姜总大徒弟”的小姑娘,还一步步梳理总结出关于科技服务产品化的全套流程—— 中关村e谷624服务体系。

其实不只是工作,据李慧介绍在她来公司参加第一次年会时,当时大家问姜总的愿望是什么,姜总说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让团队成员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财富得到增长,同时公司提供的这个大平台也可以让每位成员得到足够的空间,思想和能力得到成长。结果,时隔三年,姜珂当初的承诺都一一兑现了。现在也还在积极解决新员工的住房、子女在京入学等生活问题。

“英雄不问出处,想干事的人就给予机会。”姜珂严把人才关,在他的团队中,很多人迅速成长为他的左膀右臂。“前几年我们招名校毕业生都还比较难,这两年得益于双创和科技服务业影响力的扩大,科技服务机构逐渐被尊重和认同,科技中介和科技经纪逐渐被重视,”中关村e谷开始不断有学历高、能力强的新鲜血液汇聚过来。去年以来,中关村e谷科技服务公司吸纳的硕士、博士学历员工已有六七人,甚至很多刚刚进公司实习的都是硕士研究生。
如果说姜珂的人才战略仅仅局限于中关村e谷内部,就太狭隘了。曾经在北航主管过学生科技服务的他,有一个更加远大的理想。

“从企业对技术的嗷嗷待哺,到科技成果的束之高阁;从世界工厂的低端地位,到供给侧改革提升产品质量,这些资源的对接其实都需要经纪服务。作为一类非标准化产品,我希望我能借助中关村e谷在全国的服务网络,将有志于科技经纪的人才都聚集起来,组建起一个科技经纪人协会……”试想,众多的科技经纪人“运行”在中关村e谷位于全国的孵化基地,这将是怎样的一个科技转化生态?
不忘初心 志在国际
不得不说,在一步步的摸索前进中,姜珂的全国科技服务网络,运作机制正日趋完善。
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姜珂在依照自己的服务模式高速扩张的同时,也开始遭遇“不顺”。姜珂透露,之前中关村e谷一直在准备上新三板,后来因为e谷旗下的e谷投资具有基金管理业务,遭遇监管阻力,导致中关村e谷暂缓了挂牌的进程。

究竟是剥离e谷投资选择上市?还是坚守信念,始终如一地坚持孵化+投资的商业模式?姜珂最终选择了后者。“如果剥离投资业务,我们的服务质量就会下降,我们的价值就会打折,所以最终还是决定坚守方向,紧紧抓住让我们不断成长的核心动力。”

尽管目前遭遇了小挫折,但心中的梦想始终照亮着姜珂前行的方向。姜珂说:“技术和科技的资源总是从高端流向低端的,当我们在全国拥有30家孵化基地,对当地产能、人才和资源都熟悉起来后,我们希望跟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去对外输送科技服务资源。”当梦想照亮现实,那时候的e谷将不再是中关村的e谷,而是国字号的e谷了。真的是想想都令人振奋,让我们一起期待“中国e谷”,这份国际荣光早日到来。



上一条:北航学子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荣获四项一等奖

下一条:北航举行2016级研究生开学典礼

电话:010-82338260
邮箱: xyh@buaa.edu.cn
邮编:1001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