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韶光,悠悠北航。华夏初屹,空天首创。岁逾甲子,址起蛮荒。光华流转,历载涤荡。校风何更?文景何样?情结自生,代代相望。
新主楼
新主楼于2006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近9亿元人民币,长约280米,宽约230米。新主楼整体呈长方形结构,将多栋教学科研楼整合成一个院落式布局的建筑组团,形成有着强烈围合感的建筑空间形态,是集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高标准、智能化教学楼,也是全亚洲最大的单体教学楼。
图书馆
北航图书馆门前三皇石上“图书馆”三字由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题写。如今北航图书馆已经由传统图书馆转型为一个突破时空、地域、介质限制的新型开放式图书馆。为与北航“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远景目标相匹配,北航图书馆将建设成为具有“空天信融合互动、理工文综合交叉”等特色的一流学术信息保障体系和一流信息服务支撑体系。
体育馆
北航体育馆建成于2001年8月,是北京市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体育馆。场馆的建筑面积为2.1万平方米,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重场馆。中国代表团首金在此诞生,中国举重队也在此取得了8金1银的好成绩。
晨兴音乐厅
晨兴音乐厅由北航校友、晨兴集团创始人王祖同、杨文瑛夫妇捐资建成。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共设观众席878座,舞台宽30米、高8米、进深14米,于2012年1月竣工。是一座集音乐及文艺演出、文化讲堂及学术会议为一体的高雅艺术圣殿。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前身北京航空馆),成立于1985年,是我国首个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综合科技馆。博物馆经近4年原址新建并扩充展品,2012年甲子校庆重新开馆并更名,集教学、科普、文化传承为一体,是航空航天科普与文化、北航精神以及青少年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
逸夫科学馆
1985年,香港邵氏影业的创始人邵逸夫先生开始在中国大陆地区持续捐资办学。是年,邵先生向北航捐赠了1000万港币,这也是北航获得的第一笔境外大捐款,款项用于在北航建造了一座逸夫科学馆,在当时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条件。
老主楼&教学楼建筑群
老主楼和一、二、三、四教学楼均为50年代建校初期,由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建造。建筑群均为苏联式建筑风格,楼与楼之间采用廊桥来连接。老主楼建筑群见证了北航的砥砺奋进。
大运村
大运村建成于2001年,系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运动员村,大运会后改建为学生公寓。大运村是北航人温馨的家。
食堂
“抓住人的胃,就抓住了人的心”。北航食堂看似普通,却是北航学子打交道最多的地方之一。不论是学二还是合一,相信这辈子用永远忘却不了。
运动场
北航人向往蓝天,所以北航人的跑道是蓝色的。学院路校区运动场跑道是国内首条蓝色跑道,采用“柏林蓝”和灰色搭配,旨在体现北航“志在蓝天,勇于探索”的精神。
绿园
白色石拱桥,一池碧水,假山、花木,自成一体,绿园,很有南方园林的风韵。
粤港亭
改革开放后首座景观建筑,位于晨读园东北角,上世纪80年代中由港澳校友捐建,开启校友参与学校建设的先河。
钱学森像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冯如像
冯如(1884.1.12-1912.8.25),飞机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家,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提出了航空战略理论, 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 ,制造“冯如1号”、“冯如2号”。 对中华民族航空事业和人民空军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
杨为民像
杨为民(1935.1.15-2002.1.3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教授。70年代初,杨为民担任了高空无人驾驶侦察机的总设计师,填补了国内高空无人侦察机空白;80年代中期,他转入可靠性工程研究,是我国可靠性工程专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北京一号纪念碑
▲北京二号纪念碑
▲《支点》
▲《合力》奥运精神雕塑
▲《铭》载人航天精神雕塑
▲《世纪之声》办学理念主题雕塑
▲《世纪轮》
▲《协奏曲》
▲《契合》
你的名字
我的北航
穿过重重岁月
你我注定连系
愿来世
还能相逢!
感谢郑彦良老师的指导和支持
摄影|后期
Jack瞬 郝福超 周十三 宦小孬
文案|编辑
宦小孬 锦天
卖个萌欢迎置顶!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上一条:高尔夫|南北同源•挥舞新篇——2016年北航校友高尔夫俱乐部年终总决赛圆满收杆
下一条:关注|祝贺我校方力校友荣任北京市环保局局长